王淑芬老人当年的工会会员证
王娜(左)与妹妹的旧照
史家胡同博物馆
“回家·旧影”展览
近日,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了“回家·旧影”的展览。展览共包含“街坊往事”“胡同古今”“京城旧影”“游园京梦”四大板块。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街坊往事”板块,在以“家”为主题的展厅内,展出了来自史家胡同一带八个家庭的五十余张老照片。从这些照片中,人们不仅能够看到一个个家庭的变化,更能感受时代的变迁。
有趣的是,因为展出的良好效果,在展览的最后一周,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展厅,还特意举办了德外老街坊的老照片展,这些老照片为人们讲述鲜为人知的德外老街坊的往事。
从某种意义上,这些照片背后所记载的个人史,丰富了整个城市的历史。
1
在史家胡同住了六十多年
史家胡同博物馆坐落在史家胡同深处。博物馆本身就是一座保护完好的四合院。里面有很多北京人熟悉的老物件,踏入其中,迎面而来的是亲切与温馨。而“回家·旧影”展出的老照片更让人恍若置身多年前的四合院里。
王虹光是本次的策展人,收集和整理这些老照片,她付出了不少心血。但是看着人们通过普通家庭的老照片,了解更多鲜活的历史,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老照片的征集是史家胡同博物馆的长期活动。史家社区常年面向居民征集老照片,但是苦于社区日常工作繁重、人手有限,无法将居民提交照片时讲述的照片背后的故事记录下来。
因此,史家胡同博物馆协助社区,以原来的老照片征集活动为基础,建立“老照片工作坊”,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着志愿者,帮助居民扫描老照片,同时请居民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以视频、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与社区共同留存一份属于史家胡同居民的口述史档案。
此次史家胡同博物馆推出的“回家·旧影四川专科癫痫医院在哪儿”展览,展出了史家胡同一带八个家庭的五十余张老照片。一张张老照片忠实地记录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时刻,这些个人历史画卷,反映的不仅是史家胡同的变迁,也是整个北京城的变迁。在整理中,王虹光发现,相比于其他胡同,史家胡同的居民变动患上癫痫的诱因有哪些呢不大,在这里居住长达数十年的家庭非常多。
今年82岁的王淑芬老人,是史家胡同20号院的居民,她在这里居住已有六十多年。王淑芬老人说,她18岁开始工作,哥哥给她找了一个中文打字学校,学了一段时间,她到外文出版社(现灯市口皇冠假日酒店)考试,结果她只会中文打字,人家要求外文,她就回家了。1955年,20岁的王淑芬结婚了,丈夫是北京人。他俩是经长辈介绍认识的。王淑芬当时在文化部开车,她爱人的父亲在教育部开车,后来两个长辈认识后,就撮合了这门亲事。她爱人自从北京人艺建院后,就一直在人艺工作,结婚后,他俩分了房子,就是史家胡同20号院。六十多年了,王淑芬一直住在这里没动。“结婚证早就丢了,爱人是1999年去世的,因为肺气肿。”
六十多年,北京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王淑芬在这套院子里,滤去了六十多年的世事纷争,无疑是幸运的。如今,闲暇无事时,她像很多老北京一样,爱在附近逛逛,和邻居话话家常。过着她喜欢的胡同生活。
在展厅时,王淑芬老人拿来不少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她十来岁时的照片,她打扮得干干净净,穿的也是新衣服,只是脸上没有笑容。王淑芬老人说,这张照片是1949年前,她表哥给她拍的。当时父母把她送到大姨家。但等到过年的时候,爸妈还不接她回家,她心里非常难受。所以,即便穿着新衣服,也不开心。这张照片也令王淑芬老人感慨万千,拍这张照片时,王淑芬正值豆蔻年华,但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她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三哥跟我说,给你找出了一个宝贝,我一看,就是十多岁时照的那张一寸大的照片。”
王淑芬老人还展示了一张大的全家福。这是前几年,王淑芬生日后,一大家子人在首都剧场对面的一个饭店里照的。“这不是赶上我生日的时候照的。我根本就没过过生日,说实在的,我就是烦过生日。我的一个小重孙子生日和我就差两天,大家说一块过吧,老太太晚两天,小重孙子提前两天,正好赶上周末,大家聚在一起,照通化治疗癫痫花多少钱的这张。”
史家胡同25号院的王娜与史家胡同有着四十年的缘分。史家胡同记录了他们一家浓浓的亲情,他们也见证了胡同的变迁。王娜保留了很多老照片。“1977年至1978年,全国搞‘工业学大庆’,那时候我负责展览,从财务、人事……干了一大圈。”王娜回忆,“当时我们家住在史家胡同,房子小住不下,我就住在办公室。” 改革开放后,财务行业缺乏人才,王娜便参加了财务会计培训班,从事财务工作。
王娜一家几代人都居住在史家胡同,在这里有他们数不清的美好回忆,同时也见证了史家胡同从曾经的破旧到整修后的焕然一新。
从1977年入住史家胡同至今,王娜与邻里之间关系非常亲密,对生活了几十年的胡同感触颇多。“原来的胡同破破烂烂的,你看我们的那个照片里,很多待改善的地方。”王娜指着20世纪80年代末,儿子和侄儿在家门前的合影,&成年癫痫心理怎么护理呢ldquo;从照片上看,墙上的砖头都快掉了,我们院一进去是个大坑。现在通过改造,填平了,有时候我还不习惯呢。”
王娜对史家胡同的现状很满意,“胡同很整洁,你看现在还有花坛,包括现在窗户外面统一做的围栏,空调外机都装得很好,真的很整洁。”
86岁的王素芬老人在史家胡同3号院住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她作为村里的劳动能手和技术人员来到北京。她的丈夫1953年考入银行工作,之后他们一直在这里。王素芬老人的三个孩子都是史家小学毕业的,三个孙女也是史家小学毕业的。她对史家胡同充满了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