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欲起诉妻子女儿 称其私吞13万拒付医药费(图)
五间男子老叶想起诉妻子和女儿
原因是他认为妻子和女儿将他13万元钱私吞了,且拒绝为他支付医药费
“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人还在,钱没了!”这是赵本山小品《不差钱》里的一句经典对白。这句对白,却发生在五间镇叶荣昌的身上。
那天,叶昌荣在亲戚生日宴上癫痫治疗的费用是多少把一杯杯高度白酒倒进喉咙,借助酒精麻痹积压的情绪。回家路上,眩晕感袭来,他倒向路边……
这是2013年以来,叶昌荣第三次住院。夫妻之间长达3年的“战争”,让他精神恍惚,借酒浇愁。
1月22日,区五间镇卫生院提供出其病情判断:脑溢血恢复期、颅内水肿。在最需要钱的时候,他发现,钱没了,亲情也没了。
祸根
他说妻子做过对不起他的事
叶昌荣没有家了。在他老家五间镇那间土墙住房最近莫名垮塌掉,一同垮塌的还有对妻子最后的耐心。
突发脑溢血送医后,妻子阿红(化名)从未露面。一起消失的还有二人9万元共同存款。
陪伴他的只有大哥叶昌明和惠济军海脑病医院评论怎么样病房里的蓝色氧气瓶。“她在外面有人,哪个不晓得?”叶昌明说,阿红对丈夫不忠,给两口子感情纠纷埋下祸根。
三年前,叶昌荣在工地上干体力活挣钱养家,收入虽不高,但对他来说,日子过得虽苦犹甜。
转变是从镇上一些流言开始。“你要醒豁(注意)点哦,你那老婆……”有人曾这样隐晦地提醒他。
叶昌荣开始不安。心神恍惚下,在工地安装脚手架时,一根粗重钢管将他左手小拇指砸成骨折,这便是他第一次进医院住院治疗。
在家休养期间,叶昌荣把不安和内心屈辱发泄出来。两口子开始争吵、推搡、爆发肢体冲突。
两人动起手来谁也不让谁。阿红甚至用拴门的钢筋一棒敲在叶昌荣头上,导致他当场倒地不起。而叶昌荣也曾对妻子动手,用一条木凳砸向妻子头部:当场鲜血直流,伤口缝了十针。
两次激烈冲突并没给夫妻二人的矛盾划上句号,反而积怨更深。
离婚
妻子把受伤丈夫告上法庭
手指伤逐渐恢复后,为挣钱养家,叶昌荣去到双石镇协和煤矿干起了井下掘进工,但他心里的不忿和担忧从未平息。
“他一直都不放心老婆。”叶昌明说,去年三月,弟弟驾驶摩托车回五间镇时,因心神不宁发生车祸被紧急送医,经院方鉴定为:左小腿胫骨骨折。
第二次养伤期间,阿红消失了。照顾叶昌荣的是他84岁老母亲。期间,在重庆鱼洞工作的女儿小花(化名)来看望过一次,待了大概一个礼拜。
与此同时,2013年那起工地施工意外的一笔近4万元工伤费,赔付了下来。
“根本目的就不是来照顾她爸爸。”叶昌明说,小花要求父亲在一份委托代领工伤费说明上签字,但这笔钱被其领走后,就不见踪影。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叶昌荣或许符合这句话的一切悲剧要素。老母亲照顾叶昌荣不到两个月后去世了。他开始消沉。
但消沉到底,并未让不幸否极泰来。“他老婆在那个时候回来,提出离婚。”叶昌明说,时间是在去年5月左右,理由是夫妻感情破裂。
叶昌荣没有同意,阿红把丈夫告上了法院。
失望
他准备起诉妻子和女儿
“提出离婚前,他老婆把钱转走了。”大哥叶昌明说,弟弟以前打工挣的9万元存款一直由他妻子保管。“我们找律师查过,有次程一次性就转走6万。”
这笔钱成为“维系”夫妻婚姻的羁绊。
2015年8月18日,区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原告阿红与被告叶昌荣就夫妻共同财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原告提供证据未能证明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判决:不准原告与被告离婚。
这场纠纷就这样闹到现在。“钱在她们手头,阿红根本不承认。”叶昌明说,弟弟脑溢血后,得到了地方民政部门帮助才能得以继续治疗。“她们不治疗癫痫病的方法拿钱出来,打电话给她们,要么不接,要么说没空。”
这让叶昌荣彻底失望了。他托付大哥叶昌明准备好证据,准备起诉妻子和女儿。
记者在五间镇卫生院病房见到叶昌荣时,他蜷缩在病床上。言谈之中很难集中精神,恍惚中听到妻子名字时,才喃喃自语:“我那老婆啊,不好说……”
解释
女儿男友说并非不愿赡养
妻子、女儿都不愿照顾生病的叶昌荣,还卷走存款和工伤费?这听起来匪夷所思。
带着疑问,记者先后联系了阿红母女,但两人均在记者表明身份后立即挂断电话。随后,记者辗转联系到和小花交往5年的男朋友蔡文龙。
蔡文龙在电话中表示,据他所知,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阿红在生下女儿小花后在叶家一直没多少地位。
说起叶昌荣,他表示:“叶有家庭暴力,动不动就打人,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从蔡文龙的口中,我们得知:在叶昌荣脑溢血住院后,小花曾拖着带病身体来永川照顾他,还拿出两万余元医疗费给父亲治病。“根本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她是一气之下才回重庆的。蔡文龙说,在永川时小花与大伯叶昌明就父亲医治方案发生争执。“他们要求一直住在医院调养,谁承担得起这费用。”
至于小花手里是否有叶昌荣的工伤赔偿金,以及阿红是否将九万元存款扣留,蔡文龙表示不知情。
“我女朋友绝对没有不愿照顾她父亲的想法。”蔡文龙说,她只希望大伯别再插手这事。“我们有多大能力,就尽多大责任,北京治癫痫的专科医院但他们要指手画脚,那我们不会管。”
本报记者 敖一航 见习记者 周小琴